语音朗读,设置朗读按钮,默认不
朗读,老年人用户单击按钮即可对当前
区域内容进行朗读,再次点击,
取消朗读。
5月21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丝博会)在西安市开幕。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孙俊青率团参展参会。本届丝博会以“丝路融通・开放合作”为主题,组织各省区市开展经贸交流、招商引资等活动。作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内蒙古有30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我区全力办好两件大事、闯新路进中游,在打造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加快科技创新、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
2025-05-22记者从自治区工信厅获悉,首批工信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已于近日完成公示,内蒙古3个平台入选,分别是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中试平台、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正极材料中试平台和国家乳业技术中试平台。据了解,中试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制造业中试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是促进技术迭代、工艺改进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式,核心是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指引(2024版)》,中试平台的主要功能是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需求,汇聚各类产业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技术研发转化、性能工艺改进等专业化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对产业科技创新发挥战略支撑引领作用。下一步,自治区工信厅将加强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的全链条跟踪服务,推动提升技术熟化、中试验证、成果推广能力,充分发挥中试平台作用,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25-05-22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能源保供中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当前,我区正全力推动煤矿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今年以来,我区集中力量加快煤矿项目手续办理,建立项目调度机制,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已核准项目早开工快落地、在建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据悉,全区3处已核准未开工煤矿项目手续办理显著提速。其中,新街一井、新街二井两处煤矿创新审批机制,仅用时6个月完成采矿、环评、水保、建设用地等项目开工前的各项手续,刷新自治区煤矿建设项目从核准批复到开工备案最短用时纪录。目前,这两处煤矿正在进行矿井井筒掘进和辅助工程建设。另外,孔兑沟煤矿已于4月10日取得采矿许可证,正在加快办理建设用地手续,预计10月份开工。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工建设煤矿13处、产能11030万吨/年。其中,长滩、芒来、骆驼山3处煤矿已基本建成,进入联合试运转,计划年内完成验收移交生产;白家海子、向阳2处煤矿预计年底前基本建成,具备联合试运转条件;其余8处煤矿将在2028年之前相继建成。与此同时,自治区抢抓机遇谋划储备项目,推动煤炭产能稳定接续、结构优化。据悉,目前国家能源局已正式审核通过自治区能源局申报的13处煤炭产能储备项目,可建成储备总产能达2360万吨/年。其中,8处已核准煤矿项目储备产能1640万吨/年,5处待核准项目储备产能720万吨/年。自治区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国家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以来全国首批获批的项目,标志着我区煤炭应急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5-05-22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获悉:今年1-4月,全区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整体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今年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紧扣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紧抓快干做好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振消费等各项工作,加力释放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效能,全区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从工业生产看,今年以来,内蒙古持续推动走在全国前列的乳业、稀土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保持领先地位稳增长,推动有特色、有优势的新能源产业等尽快做大做强、形成新的增长引擎,推动有潜力、有条件的新兴工业企业加快培育,为全区工业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今年1-4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均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从固定资产投资看,2025年以来,按照“重大项目谋划行动”相关要求,全区各地、各部门坚定不移抓招商引资、抓重大项目投资,为投资快速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今年1-4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8.8%,一、二、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16%。从消费看,进入2025年,全区各地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紧紧抓住国家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机遇想方设法提振消费,为激活全区消费市场注入“强心剂”。今年1-4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8.8亿元,同比增长6.9%。“总体上看,随着各项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今年以来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2025-05-225月2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主持召开会议,听取部分旗县(市、区)治理欠薪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孙绍骋说,各级要高度重视治理欠薪工作,自觉把解决欠薪问题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出硬招、求实效,全力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拿出雷厉风行、攻坚克难的劲头,亮出坚决态度,依法处理各类欠薪问题,重拳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切实增强执法威慑力。要立即再行动,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边摸排、边清欠、边完善机制,分类摸清底数,排出优先序加快清欠,理顺预防、处置等机制,争取最短时间内让农民工兄弟们感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强化责任担当,抓好任务落实,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治理欠薪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出台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契机,将解决欠薪问题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不断提升劳企双方的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于立新、奇巴图参加会议。
2025-05-215月20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王莉霞围绕高考备考工作到自治区教育考试院调研。5月20日,王莉霞来到自治区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现场了解高考填报志愿辅助系统运行情况,详细了解保密措施、考务组织培训、试卷保管分发、考生服务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安排。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韩卿立 摄今年是我区高考综合改革落地的首考之年,王莉霞来到自治区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现场了解高考填报志愿辅助系统运行情况,详细了解保密措施、考务组织培训、试卷保管分发、考生服务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安排,与相关部门一道共同梳理工作流程、查找问题隐患、逐项盯对应对措施,反复叮嘱要实实在在落实到位。5月20日,王莉霞在自治区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与相关部门共同梳理工作流程、查找问题隐患、逐项盯对应对措施,反复叮嘱要实实在在落实到位。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韩卿立 摄王莉霞说,高考牵动千家万户,既是考生的一次人生大考,也是对我们的一次政治大考和作风大考,一定要极端认真负责做好各项工作,重在细节、重在实际操练、重在反复演练、重在发现问题动态清零。要坚持安全第一,加强涉考全流程监管,强化考场内外安全管理,抓好网络安全和社会环境安全,做到万无一失。要从考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好治安管理、噪声治理、食品安全、医疗救护等工作,提供更多便利措施和暖心服务,营造良好考试环境。交管、电力、气象等部门要加强联动配合,强化监测预警,完善应对突发情况工作预案,确保高考安全平稳、顺利圆满。
2025-05-21初夏时节,草木葳蕤。内蒙古大地欣欣向荣,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风光”无限。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撑腰”,人才成长需要产业“搭台”。在当前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精准匹配是内蒙古高等教育亟待回答的时代之问。连日来,记者走进高校实验室、实训室,走上企业生产线,对话教育行政部门,看内蒙古高等教育如何破局突围——聚焦专业优化,破解人才供需矛盾4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区高校共获批新增本科专业点1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专业点1个,撤销本科专业点20个。其中,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呼伦贝尔学院等11所高校获批新增飞行器运维工程、生物农药科学与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自治区空白专业。目前,各相关高校正紧锣密鼓开展调研走访、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下学期的新专业教学做准备。“我们学校的大飞机学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就立足国产商用大飞机产业需求打造特色专业。”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宫箭说,“内蒙古地域辽阔、空域资源丰富,在通用航空、低空旅游、航空物流、应急救援等低空经济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当前内蒙古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的瓶颈。学校正在紧盯这一产业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与建设,此次获批开设飞行器运维工程专业,我们正在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等,希望能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自治区航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如何以教育之强,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这是教育强区建设的关键一环。如何通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也是内蒙古各高校破解自身发展难题的突破口。近年来,自治区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内蒙古科技大学围绕服务自治区稀土材料产业新增设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内蒙古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内蒙古师范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育种科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化学、赤峰学院生物制药等一大批新增专业布点,与自治区重点产业集群高度关联,很多专业还是在内蒙古首次布点。与此同时,撤销了部分近年来就业率较低、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不高、办学基础薄弱的专业,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2年以来,我区高校共新增生物育种科学、人工智能等43个自治区急需紧缺专业,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占比从48%提升至51.2%,服务自治区重点产业的本科专业占比从59.8%提升至63.5%。在职业教育领域,我区也正在着力破解新兴产业人才缺口难题。近几日,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正密集召开会议,部署学科专业群建设。学院教务处处长吕利霞介绍:“围绕自治区能源、化工等重点产业布局,学校构建起了‘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国家级专业群‘煤化工技术’对接新型化工产业集群,自治区级专业群‘化工装备技术’‘大数据技术’对接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等,着力为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增稀土材料技术专业,面向自治区稀土重点产业链,培育稀土金属冶炼、稀土合金制造、稀土金属精深加工等岗位(群)技能人才;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新增煤矿智能开采技术,面向自治区现代煤化工重点产业链和区域支柱产业,培育智能化工作面采掘施工、智能化采掘生产组织等技术领域人才……目前,服务自治区重点产业链的高职专业占比已由2022年的53%提升至77.7%。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走进内蒙古工业大学新型化工与生物制药现代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一组身着白色实验服的学生正围坐在阿司匹林合成模拟工段前,眼睛紧盯着中控系统的动态参数曲线,指尖在触控屏上精准调节着反应釜夹套温度。这套虚实结合的实训装置精准复刻了制药企业真实产线,让课本上的有机合成方程式转化为可触摸的工业场景。该校化工学院院长白杰介绍:“这套产教融合平台是2023年新建的,这类教学设施正在重塑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前本科院校很少有这样的实习实训基地,但近些年,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我们的实训中心多起来了。”距离这个实训基地不远处的另一间实训基地里,技术人员正在对煤基甲醇制烯烃半实物仿真系统进行最后调试,这套价值350多万元的实训装置未来将支撑学校化工以及能源化工方向学生的实践教学。镜检、样品检测……在内蒙古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兽用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内蒙古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刘占英团队的师生正在这里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细菌大规模发酵工艺研发实验。刘占英介绍:“我们与企业合作共建学生培养基地,在联合攻关的真实场景中,有效推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近年来,我们从产业人才需求出发,构建起了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经理韩四娥说:“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我们将学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企业,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共同攻克产业难题,解决企业问题,实现产业创新。例如我们现在和刘占英教授团队合作的这个项目,在学校老师团队和企业导师团队共同指导下,研究生全职在企业做研发,攻克了高密度发酵工艺,这项技术目前在我们公司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显著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校企共同培养人才,也为企业储备了后备力量。”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质量协同育人,内蒙古本科高校该从何发力?在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的2025年提升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适配度工作方案中,可以找到答案:“推进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研制‘自治区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在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领域布局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在网络安全、智慧农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布局建设专业特色学院,在低空经济、现代化工等领域布局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机制,指导高校及时优化调整培养方案,注重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持续推进本科生订单式人才联合培养,对相关高校进行专项支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协同联动机制。”深耕产教融合沃土,职业教育正在培养更多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敏行楼智能烹饪实训室,一节香喷喷的实践课程正在进行中,同学们在来自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导师苏福的指导下,精心制作西贝餐饮特色面点——莜面,只见莜面窝窝薄如蝉翼、莜面顿顿内容丰富,师生们忙得不亦乐乎。2023年,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餐饮食品系与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工匠班,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育人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企业定制课程,由企业派出企业导师在大一导入企业认知课程、大二导入企业技能课程、大三导入企业岗位课程和岗位实习。同时,校企双方还联合申报职业教育和改革重点任务,建设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等,进一步提升工匠班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实习就业一体化建设。来自自治区教育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职业院校像西贝工匠班这样的订单班共有909个,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3.1万余名。自治区职业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近些年在建好建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上持续发力。全区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试点盟市与产业园区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1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与行业部门、区外院校广泛合作,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产教融合生态体系。当新能源风机在草原上“拔节生长”,当低空经济在北疆大地“振翅起飞”,内蒙古的产业升级赛道上,一场关乎人才供给的教育变革正悄然起势,一幅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同频共振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正在内蒙古大地徐徐展开……
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