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内蒙古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省区之一。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宝格达山、迪彦庙、罕山、克什克腾、茅荆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额济纳次生林区),以及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据2020年全区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结果显示,全区森林面积4.08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23.0%;人工林面积9900万亩,居全国第三位;森林蓄积1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等11片次生林区,人工林遍布全区各地。全区乔灌树种丰富,有杨树、柳树、榆树、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白桦、栎类等乔木和锦鸡儿、白刺、山杏、柠条、沙柳、梭梭、杨柴、沙棘等灌木。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根据2019年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为8.89亿亩和5.97亿亩,与2014年相比分别减少2415万亩和1459万亩。(全区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每五年开展一次)
湿地资源:根据自治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结果,全区湿地面积380.94万公顷,包括5个二级地类,其中:森林沼泽70.17万公顷,占18.42%;灌丛沼泽21.48万公顷,占5.64%;沼泽草地183.66万公顷,占48.21%;内陆滩涂93.81万公顷,占24.63%;沼泽地11.82万公顷,占3.10%。湿地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等2个盟市,占全区湿地的86%。
自然保护地:全区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沙漠公园等6类自然保护地,共380个,总面积1571.81万公顷,约占自治区国土面积13.29%。其中,自然保护区216个,总面积1294.66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9个,面积426.12万公顷;自治区级64个,面积696.53万公顷;自治区级以下123个,面积172.01万公顷。风景名胜区5个,总面积52.74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个,面积15.2万公顷;自治区级3个,面积37.54万公顷。地质公园23个,总面积48.56万公顷。其中世界级3个,面积27.77万公顷;国家级11个,面积12.9万公顷;自治区级9个,面积7.89万公顷。湿地公园63个,总面积38.6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53个,面积34.62万公顷;自治区级10个,面积3.99万公顷。森林公园58个,总面积132.5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36个,面积109.57万公顷;自治区级21个,面积22.67万公顷;自治区级以下1个,面积0.34万公顷。国家沙漠公园15个,总面积4.66万公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